关注我们
首页 产品中心 新闻动态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新闻动态 > 三一 “吞象”是否划算

三一 “吞象”是否划算

2012-02-09 09:15:49
春节刚过,国内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三一重工就抛出了一个爆炸性消息联合中信基金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100%股权,其中三一重工子公司三一德国出资3.24亿欧元(折合人民币26.54亿元)收购90%股份,中信基金收购10%股份。
普茨迈斯特因生产“大象”牌混凝土泵闻名,被业界称为“大象”。因此,三一重工此次并购也被业界命名为“吞象”。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向媒体表示,此次交易还需获得相关部门审定,并满足一定成交条件,预计2012年3月1日完成。
三一重工的此次并购引起了业界的热议。财经评论人士余丰慧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三一重工可以获得品牌、技术和渠道,从而加快国际化步伐;另一方面,当前欧洲正处于经济和金融的低点,收购时间点的选择也较为合理。此外,除了品牌、技术和渠道,普茨迈斯特的国际营销经验、管理经验和创新能力等“软实力”也值得学习和借鉴。
三一“闪婚”
1月31日,三一重工和普茨迈斯特在三一重工总部长沙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双方透露了交易的细节。
据双方介绍,此次交易堪称是一次“闪婚”:2011年圣诞节之后,普茨迈斯特创始人卡尔·施莱西特收到了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表达合作意向的一封信。随后双方进行了面谈,在几个小时内就达成了共识。
关于这次会面,卡尔·施莱西特用“一见如故”、“互相充满了信任”来形容。梁稳根则透露了一个有趣的细节见面时,双方为表达交易的诚意和信心,交换了各自佩戴的手表梁稳根的手表是其独子工作后第一份工资所买,而卡尔·施莱西特的手表则是其妻子25年前所赠。
在不久之后的2012年1月21日,双方在德国法兰克福签署了协议。
据记者了解,双方的“闪婚”并非偶然。首先,双方是多年的竞争对手,彼此早已熟稔。1994年,当梁稳根带领创业团队进军工程机械业时,选择的学习榜样就是普茨迈斯特。
当时的普茨迈斯特,在中国混凝土机械市场拥有绝对的话语权。直到10年前,以该品牌为代表的欧美混凝土重型机械,依然占据了中国市场80%的份额。
但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房地产业的发展,重型机械产业的中心逐渐由欧美迁移到了中国。三一重工等中国机械制造公司逐步做大,而普茨迈斯特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则成下滑趋势。
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也给了普茨迈斯特重创,其年销售额从巅峰时的10亿欧元下降超过一半,领先的位置逐渐被赶超。
另据了解,普茨迈斯特创始人卡尔·施莱西特已届80高龄,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公司“接班人”,再加上公司近年来业绩不佳,于是他决定将公司出售。
而对于三一重工来说,受房地产调控政策等因素影响,中国建筑业发展放缓,三一重工海外扩张的需求变得迫切。因此,双方的这次合作可以说是一拍即合。
据向文波介绍,在三一重工董事会紧急会议上,双方曾达成过共识,“即使掏200亿元,也要拿下普茨迈斯特。200亿不过是我们混凝土机械两年的利润,但能为我们国际化进程缩短5~10年时间,而且减少了一个最大的竞争对手”。
划算的买卖
1月30日三一重工公告披露收购普茨迈斯特后,1月31日,三一重工股价上涨1.57%,较去年12月22日盘中创出的最低价11.1元/股,累计涨幅近30%。
此外,业内人士也纷纷表示看好此次收购。
首先是普茨迈斯特的价值。有分析机构指出,普茨迈斯特仍然是优质资产,其造血能力和核心技术仍存优势。
从销售数据上看,该公司在2007年时曾一度达到历史高点10亿欧元,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滑明显,但危机之后,则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此外,三一重工通过此次收购,打开了一扇通往欧美和印度市场“海外掘金”的财富之门。此前,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在北美、日本、欧洲、印度的占有率非常低。中投顾问机械行业研究员段嘉宣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从市场的地理布局来看,三一重工和普茨迈斯特具有良好的互补性,三一重工在中国市场具备优势,而普茨迈斯特则在欧洲和其他地区具有优势,并购将有效提升三一重工的国际化水平,并从“大象”悠久的品牌、雄厚的技术和完善的营销网络上获益匪浅。
其次是时机的选择。余丰慧表示,当前受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影响,经济、金融都降到了最低点。因此,现在是中国走出去的最佳时机和抄底的最好阶段。
从“蛇吞象”到“龙吞象”
事实上,无论是多年前的联想并购IBM PC业务、TCL并购汤姆逊,还是最近的吉利并购沃尔沃,都曾吸引了大家的注意。那么,三一重工的这次收购有哪些新特点呢?
段嘉宣告诉记者,虽然都是为了获取技术、品牌和营销网络,但之前几次收购,都具有“以小博大”的特点,收购对象在实力、品牌等方面都远胜于“收购方”,属于“蛇吞象”性质的收购。而三一重工收购普茨迈斯特则属于“龙吞象”性质。
财报显示,普茨迈斯特公司2011年全年总产值5.6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47亿元),仅为历史最高期的57%;净利润60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4979万元),约为发展最高峰时的1/10。但三一重工仅2011年中期,其混凝土机械营收就达到158亿元,销量居全球首位。
另外,从规模和技术人员对比来看,“大象”现有员工3900人,而三一重工有7万名员工;“大象”有100多名技术人员,而三一重工的研发技术人员则突破1万人。
对于此次收购的前景,段嘉宣表示比较看好。他告诉本报记者,其一是因为三一重工和普茨迈斯特的业务在地理布局上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利于发挥协同效应。二是三一重工规模较大,消化吸收能力较强。三是三一重工和普茨迈斯特在业务上类似,理念相近,整合难度因此大幅降低。
长城证券分析师严福崟也指出,作为混凝土机械领域的全球技术领导者,两者合作将达到强强联手的效果。对于三一重工而言,可以迅速介入欧美市场,发挥各自技术和品牌上的优势,减少了自建工厂带来的种种弊端。
工程机械并购潮
除了三一重工的此次收购,在工程机械行业,最近还有潍柴收购法拉帝、柳工收购HSW等案例。
中投顾问机械行业研究员段嘉宣表示,这一系列并购是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加快国际化步伐的标志。之所以出现这一并购热潮,其一是国内的工程机械行业受宏观调控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增长空间受到限制,不得不加大对国际市场的投入,而并购无疑是最为迅捷的开辟国际市场的方法。其二是欧美经济衰退导致企业资金紧张,企业估值大幅缩水,这也在客观上为中国企业并购创造了条件。
财经评论人士余丰慧则表示,我国目前的经济基础为国内企业走向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量。3万多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可以使中国企业有“底气”走向海外。
“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巨额外储已成为一个"包袱",管理和使用好这么一大笔钱是当务之急,而企业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走向海外是消化我国巨额外储的有效措施。从本质上讲,企业走向海外是我国经济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之一。”余丰慧说。